8月7日,武汉理工大学一楼教室,英语教师刘琦正在组织一次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她的学生是19名来自荷兰思多而特运输集团的中国海员。
“这是荷兰船东送来的第十批海员了。”刘琦说,“培训中心将对他们进行为期4周的培训,帮他们快速适应海上环境,加深对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海事英语的应用,使其在轮船上基本不会再有语言障碍。”
成立于1998年的武汉理工大学斯考根海员培训中心,由挪威斯考根海运集团和武汉理工大学共同投资兴办,是中国第一家合资专业海员培训机构,主要是做危险品货物(包括液化气、原油制品和化学品)海上运输及船舶维护的培训。
“优秀船员少,不足以满足国际船东的需求。同时,外语水平较低,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差,这些都成为中国海员国际化发展的瓶颈。”武汉理工大学斯考根海员培训中心总经理谭少茹说。
“12年里,我们共培训船员3万余名,其中70%的船员在外国船舶上工作。”谭少茹介绍,“特别是去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们培训的学员依然达到3000多人。”
武汉海事部门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共有近200家中外船公司在武汉成立了海员培训机构———这一些企业或者在武汉设立分公司,或者与本地海员外派公司合作从事招募和培训船员业务。
武汉现有武汉理工大学、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航海类大专院校,每年培养高、中级和普通船员5000余名,是目前世界上培养海员顶级规模的城市。“世界市场需求的任何船员,在武汉都可以找得到。”长航(武汉)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党生说。
武汉航海院校强大的培训实力,使得国内外船公司看好武汉市场,他们不仅在武汉设点,与当地公司开展海员培训业务,而且还直接与大专院校采取订单培养方式。“马士基公司每年在我校订单培养的海员都不下60人。”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胡耀兵介绍。
胡耀兵说,该校每年招收和培训的千名航海学员,不到毕业就被中外船公司提前预订一空。“2009年入学的学生,90%已经被国内外知名航运企业录用。”
今年25岁的肖勇是甲类水手,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三年前毕业于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是德国欧之路航运公司高级船员,一个月可以拿到2550美元的月薪。“我是第一个登上德国欧之路的中国海员,现在是三副。”肖勇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言语中有掩饰不住的骄傲,“这回再上船,我将参加二副的选拔考试。”
资料显示,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逐步扩大,海员需求缺口也愈来愈大,“僧多粥少”现象日甚严重。仅以我国市场而言,到2015年,高级海员的需求缺口在15万名左右,普通海员则达到25万名。这一巨大缺口带来了海员培训市场良好的前景。2004年,湖北省政府因势利导,将海员培训定为“富民工程”,并在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富民工程”教育基地,面向全省贫穷的地方开展海员外派培训教育工作。
“由于海员职业的特殊性,发达国家从事海员的人数较少,而且海员成本比较高。内地海员相对廉价,武汉又是高校云集的城市,所以中外船公司才会在武汉抢人才。”叶党生说,“国际船东选择武汉为‘孵化中心’,不仅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困扰,也大幅度的降低了成本。”
“目前,接受培训的船员与在职船员之比为1:10。只有继续加大船员培训的力度,使该比例达到1:7,才可弥补未来国际航运业对合格高级船员的需求,因此,武汉海员培训市场还大有可为。”叶党生表示。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