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2024年北京11月博物馆展览活动一览表
时间: 2024-11-23 | 发布人:新闻资讯

  

2024年北京11月博物馆展览活动一览表

  部分博物馆仍需要提前实名制预约,请博友们看好出行日期。参观时保持安全距离,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安排。

  来自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279件(套)陶器、青铜器、雕塑等代表性文物,时间跨越5000年之久,涵盖基克拉迪文明、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等古希腊所有重要历史时期,绝大部分为首次出境展出。

  本次展览系统展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革命年代的红旗、新中国成立后的五星红旗和党旗、革命题材经典美术作品等红色文物60余件,以及100张新时代以国旗为主题的高清照片,并首次辅以裸眼3D动态展示国旗,展现五星红旗的诞生过程和新时代国旗飘扬在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场景。

  展览精选来自湖北地区五家重点博物馆的两百余件珍贵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漆器、丝织品等曾楚文物。展现了曾、楚两个诸侯王国的悠久历史和瑰丽艺术。

  展览分为“熠熠千年”和“古韵今风”两个单元,既遴选了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曲阳石雕遗珍,同时也展出当代曲阳匠人与时俱进、独具巧思的优秀石雕作品,全面展示了曲阳石雕不同历史时期的气象风貌,系统反映了曲阳石雕的古今传承、工艺技法和艺术创新。

  本次展览首次系统梳理了中国极地考察40年的发展历史和成就,汇集全国40余家单位130余件(套)展品,其中极地科考破冰船、极地科考站等超大比例模型均是为展览量身定制;南极陨石、各型科考装备、首征南极考察队员日记、带有北极熊抓痕的冰浮标等多件珍贵展品均为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精心遴选了135件古代建窑建盏及相关文物,同时展出298件当代建窑工艺品。从考古发现、文化内涵、艺术风韵、工艺传承创新、新时代新发展等多个角度,系统全面地展示建窑建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艺术价值和工艺创造。

  展览从馆藏的200余尊蜡像中,选取30位英模人物蜡像作品,讲述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拼搏的感人事迹。

  本次沉浸体验展陈空间约1500平米,首次以盛开的莲花作为造型主体设计成巨型数字装置,艺术家们结合数字绘制、数字3DMapping影像和AI算法技术,以当代眼光和独特视角来表现、挖掘和阐释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与丰富内涵。

  展览分为“溯古寻儒”“化成天下”“万世师表”三个单元,包括故宫博物院藏品在内的国内外近30家考古文博单位的380件(组)展品。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文明理念,展示其广被四海的深远影响。

  本次展出的清宫旧藏挂屏,在当时多数是成对或成套制作和布置的,主要以硬木或漆木材质作为边框,屏心则综合运用多种工艺、材质,视觉效果精美华丽,富于立体之感。

  这是一场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特别展览,它聚焦于大运河这一历史悠远长久的文化符号。展品来自全国十余家博物馆、美术馆、画院和文物交流中心的80余件大运河相关书画藏品。

  展品跨越了从16世纪到现在的500年时光,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和多样的艺术风格,生动展现了俄罗斯绘画艺术的深厚内涵与多元面貌。

  展览以壮美中轴、文化中轴、永恒中轴三大部分回溯北京中轴线的历史与传承体味古人“仰视天,俯画地”所追求与彰显的“以中为尊”的中国传统宇宙观、时空观、价值观、审美观。

  展览内容丰富,围绕北京城市功能演变带来的城市群关系,分为三个单元:“古代京津冀‘首都圈’的形成”“近代京津冀城市群的形成”以及“当代京津冀协同发展足迹”。

  本次展览将从故宫博物院藏品中遴选出120余件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精品,将十种釉色按五大色釉体系分为五个单元,全面展示中国古代颜色釉瓷的神韵风骨和陶瓷匠人的智慧匠心。

  此次展览采用动静结合方式,打造不同的叙事空间,充分调动观众的感官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古风美学空间,感悟中华民族的古器之美。

  本次展览汇集15家意大利与中国文博机构的135件珍贵展品,透过与马可·波罗一道穿行于欧亚之间的传教士、商人和战士们的视角,还原他们在丝绸之路上惊心动魄的探险之旅,展现浪漫传奇与历史现实相交织的东方图景,揭示中国和意大利跨文化交流的累累硕果以及这段传奇之旅对当代世界的深远影响。

  展览深入探寻“家”的起源和内涵,围绕“阖以·家庭”“何以·家教”“和以·家风”“合以·家园”四个板块展开,从家庭、家教、家风、家园等多个层面展开,全面拓展“家”的维度,以图文叙事和互动体验的形式建立个人与家庭、社会、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关系,引发观众对“何以为家”主题的思考和探索。

  本次参展的近百幅作品,既有中国传统绘画,又有油画;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细腻笔触与无穷魅力,又展现了油画独特的色彩和光影效果,对比之下,更有风味。

  雷公珍民先生,乃当代陕西书坛的构建者和贡献者。珍民先生尤擅楷、行。以楷书为例,其结构端严,如儒者轩昂而立;布局得当,若君子顾盼临风。

  王珂擅长从周遭的真实生活中汲取灵感,他的作品浸透着艺术家本人朴素的情感追求:力图在画面中构建起观者与艺术家之间超越表面的深层次对话,体现一种“熟悉的陌生人”之感。

  此次展览以中堂、条屏等为主要形式,根据展览主题,兼顾师承流变,搭配组合跨时代、超时空作品组,或以古入今、或观今溯古,在书画互释间营造厅堂和园林的氛围,雅趣悠远,逸兴盎然。

  “香凝如故”是2018年民革中央同中国美协共同发起,随后联合中国美术馆一起创立的双年美术展览品牌,创建初衷是为了缅怀民革主要创始人、新中国美术事业奠基者之一何香凝先生,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四届。

  在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之际,我们最终选择了中国美术馆馆藏中能反映传统绘画主脉、体现道统传承的作品。

  本次展览共展出380余件珍贵的琥珀标本及工艺品,其中不乏包裹有树蛙、蜥蜴、胡氏多齿夸父蛉、飞蛾群等生物的顶级琥珀。

  此次展览分为“远古广西”“恐龙发现”“恐龙种类”“恐龙之乡”及“恐龙文化”五大部分,通过七十余件珍贵展品、生动的视频以及详细的展板介绍,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广西恐龙的演化历程与科学价值。

  此次展览汇聚了福州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类,以斑斓绚丽的漆艺、温润雅致的寿山石雕、巧夺天工的木雕与细腻入微的软木画,对福州传统工艺做全面展现。

  此次展览共汇集了全国多地区、多民族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绣种,如苏绣、蜀绣、湘绣、粤绣、京绣、苗绣等优秀成果,以作品结合工具、材料、互动体验等方式,生动、全面地呈现出中国刺绣的发展脉络和当代面貌。

  新疆地区与中原的交往交流交融,早在史前时代就慢慢的开始。彩陶、玉石、丝绸等中华文明象征物,把中原和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紧紧连在一起。

  本次展览各主办单位凝心聚力,精心遴选出200余件与梅兰芳的艺术生涯紧密关联的展品,包括手稿、书画、古籍、戏衣、戏单、乐器、唱片等,其中近120件为首次面向公众亮相,旨在全方位展示梅兰芳艺术生涯的光辉历程。

  共展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100余项,600多件(套)展品,涵盖非遗的十大门类。

  重磅集结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良渚博物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殷墟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全国30余家文博机构;沉浸式展出400余件文物展品。

  本次展览庞薰琹、雷圭元、郑可、吴冠中、常沙娜等五位老先生在内的中国早期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先锋人物,这五位艺术家,都曾经与法国发生过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大先生。

  展览共分“人与神:信仰与仪式”“人与人:权力与情感”“人与万物:有灵的世界”“美的形式:现代艺术的挪用”四个单元,共展出200件(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多彩的非洲艺术。

  本展呈现了以神面四器为代表的羊子山噩侯墓全部青铜器,还囊括了若干叶家山曾侯墓出土的青铜器,精品和凡品共现,以期观众更好理解西周早期青铜艺术和技术。

  以“现代艺术之路”为题,经过精心遴选和全新阐释,百余幅作品集中展出,相信观众可从中一窥二者艺术风格、创作理念和审美趣味的异同。

  由齐白石联想到时逢百年诞辰的黄永玉,这两位湖南同乡,年龄相差整整一个甲子,虽其所处时代、人生阅历、思想境界、绘画风格等方面迥然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令人尊敬、广受欢迎的著名画家,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曾创作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动物题材的艺术作品。而“萌生”这个展览恰好要从“动物”话题展开,于是就有了齐白石与黄永玉的“同框”。

  通过大量珍贵书画、文献、碑拓、刻铜、笺纸等实物,比较全面地呈现姚华在诗词、书法、绘画、考据、篆刻、写铜画笺等领域的杰出才能与贡献,以期使观众了解一位才艺出众、立体饱满的茫父先生。

  联合国内8家图书馆、博物馆,粹选传世善本与出土文献,包括甲骨、简牍、石刻、善本等多种类型,植根中华文脉,聚焦典籍深刻内涵。

  此次展览通过历史档案、动植物标本、植树造林工具、老照片、影像资料、科技展项等200余件(套)展品,以时代历程为叙事脉络,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园林绿化重大历史事件和成果。

  此次展览通过老照片、历史档案、老票证、视频资料等200余件展品资料,展示老北京城市风貌和公园开放演进历程,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体现我国不断民主、开放,日益走向富强的发展历程。

  此次展览汇集中国美术馆和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重要藏品六十余件,是近年来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颜文樑作品展,集中展出其最具代表性的水彩画和油画创作,以及两件历经百年的色粉画作品。

  本次特展共分为“太平有象”、“心有灵犀”、“虎虎生威”三个部分,汇集近百件象、犀、虎等动物造型的珍贵文物,以文物溯文明,同时唤醒公众对幸存的野生动物的关注。

  展出作品涵盖绘画、设计、工艺美术、影像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全方位展示了残疾学生们的艺术成果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本次展览由“从桃花坞到上海”引入,分为“仙凡同庆”“万物有灵”“民乐戏丰”“觅韵问俗”四个篇章,共计展出100余幅年画作品。

  中国陶景德镇,被誉为千年“瓷都”瓷文化的发源地。而御窑,则是景德镇最负盛名的官窑之一,曾专为皇家烧制瓷器。本次展览将展出140件珍贵的御窑出土明清瓷器及标本件,让您不出北京,近距离感受千年瓷都的独特魅力!

  展览以奔赴新生、凯歌行进、东方风来、时代新篇4个篇章,通过丰富的史料、珍贵的实物、生动的展示,勾勒出75年来不相同的领域侨界群体的生动形象。

  在历史的长河中,陶器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曙光,更是文化传承与交流的使者。它们静默地躺在时光的尘埃之下,却以独特的语言——陶文,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与智慧。

  这次画展汇集了众多中国画家的精品力作,无论是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类题材,都充满了艺术性和时代感。

  本次展出的藏文古籍文献主要以清代木刻版为主,其中有代表性的文献有《纳塘五百佛像集》《智慧之源》《八十四成就者》《明海》《三壁体心经》《丹书克光绪皇帝万寿颂词》等。

  图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国家自然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国工美馆中国非遗馆、嘉德艺术中心等。

  部分博物馆仍需要提前实名制预约,请博友们看好出行日期。参观时保持安全距离,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安排。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北京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博物馆】可获北京各大博物馆预约入口(官网+小程序),博物馆预约开票时间、博物馆名单大全、免费博物馆、地铁直达博物馆、高校博物馆、博物馆最新展览等。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开启之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合作,从饮食文化的视角切入,以展览的形式进行文化交流,推出“俄宴风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饮食文

  门票:全价票120元/人,优待票60元/人。(购票平台已开放,详见购票须知>

  )线上购票观众无需另行预约入馆,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按购票日期入馆观展。

  2024年11月8日中午12时起,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意大利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联袂推出的“率真与真实——卡拉瓦乔的艺术世界”展览,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是希腊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该馆成立于19世纪末,目的是为来自希腊全境的文物提供展示场所,后来逐渐发展为中央考古博物馆的形式,收藏了来自希腊境内各地的文

  专题展览立足馆藏,“中国古代钱币展”“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中国古代瓷器展”等正在展出。遵循“不求所藏、但求所展、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临时展览逐步形成主题展览、精品文物展、历史背景和文化展、

  作为2024北京菊花文化节的分会场暨天坛公园第四十三届菊花展览即将开幕,展览主题为“龙腾盛世 ·菊舞芳华”。

  来北京去哪里,我想大多数人肯定首选故宫,这座历史悠远长久的宫殿,珍藏着数不计数的珍宝,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展展出,为了方便大家,小编汇总如下,并持续追踪呀!

  2024年是孔子诞辰2575周年。由故宫博物院、国际儒学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于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1月5日在故宫午门展厅展出。

  中国科技馆短期展厅位于馆内一层的东北角,展厅面积约2300平方米,全年不定期举办数场国内外专题短期展览。

  各位小伙伴注意啦,中国美术馆我馆的所有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小编为大家持续关注最新展览哟!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藏品数量140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图书古籍善本、艺术品等多种门类,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推出新展,小编给大家持续整理近期新展,快一起看看!

  近日,位于中关村壹号科技园区内的壹美美术馆开启了“乘物——原博作品展”“游心——陈辉作品展”两场新展。

  本地宝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地宝无关。它的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信息没有经过本站证实,本地宝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己检查相关内容。

  部分博物馆仍需要提前实名制预约,请博友们看好出行日期。参观时保持安全距离,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安排。

  来自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279件(套)陶器、青铜器、雕塑等代表性文物,时间跨越5000年之久,涵盖基克拉迪文明、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等古希腊所有重要历史时期,绝大部分为首次出境展出。

  本次展览系统展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革命年代的红旗、新中国成立后的五星红旗和党旗、革命题材经典美术作品等红色文物60余件,以及100张新时代以国旗为主题的高清照片,并首次辅以裸眼3D动态展示国旗,展现五星红旗的诞生过程和新时代国旗飘扬在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场景。

  展览精选来自湖北地区五家重点博物馆的两百余件珍贵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漆器、丝织品等曾楚文物。展现了曾、楚两个诸侯王国的悠久历史和瑰丽艺术。

  展览分为“熠熠千年”和“古韵今风”两个单元,既遴选了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曲阳石雕遗珍,同时也展出当代曲阳匠人与时俱进、独具巧思的优秀石雕作品,全面展示了曲阳石雕不同历史时期的气象风貌,系统反映了曲阳石雕的古今传承、工艺技法和艺术创新。

  本次展览首次系统梳理了中国极地考察40年的发展历史和成就,汇集全国40余家单位130余件(套)展品,其中极地科考破冰船、极地科考站等超大比例模型均是为展览量身定制;南极陨石、各型科考装备、首征南极考察队员日记、带有北极熊抓痕的冰浮标等多件珍贵展品均为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精心遴选了135件古代建窑建盏及相关文物,同时展出298件当代建窑工艺品。从考古发现、文化内涵、艺术风韵、工艺传承创新、新时代新发展等多个角度,系统全面地展示建窑建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艺术价值和工艺创造。

  展览从馆藏的200余尊蜡像中,选取30位英模人物蜡像作品,讲述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拼搏的感人事迹。

  本次沉浸体验展陈空间约1500平米,首次以盛开的莲花作为造型主体设计成巨型数字装置,艺术家们结合数字绘制、数字3DMapping影像和AI算法技术,以当代眼光和独特视角来表现、挖掘和阐释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与丰富内涵。

  展览分为“溯古寻儒”“化成天下”“万世师表”三个单元,包括故宫博物院藏品在内的国内外近30家考古文博单位的380件(组)展品。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文明理念,展示其广被四海的深远影响。

  本次展出的清宫旧藏挂屏,在当时多数是成对或成套制作和布置的,主要以硬木或漆木材质作为边框,屏心则综合运用多种工艺、材质,视觉效果精美华丽,富于立体之感。

  这是一场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特别展览,它聚焦于大运河这一历史悠远长久的文化符号。展品来自全国十余家博物馆、美术馆、画院和文物交流中心的80余件大运河相关书画藏品。

  展品跨越了从16世纪到现在的500年时光,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和多样的艺术风格,生动展现了俄罗斯绘画艺术的深厚内涵与多元面貌。

  展览以壮美中轴、文化中轴、永恒中轴三大部分回溯北京中轴线的历史与传承体味古人“仰视天,俯画地”所追求与彰显的“以中为尊”的中国传统宇宙观、时空观、价值观、审美观。

  本次展览将从故宫博物院藏品中遴选出120余件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精品,将十种釉色按五大色釉体系分为五个单元,全面展示中国古代颜色釉瓷的神韵风骨和陶瓷匠人的智慧匠心。

  本次展览汇集15家意大利与中国文博机构的135件珍贵展品,透过与马可·波罗一道穿行于欧亚之间的传教士、商人和战士们的视角,还原他们在丝绸之路上惊心动魄的探险之旅,展现浪漫传奇与历史现实相交织的东方图景,揭示中国和意大利跨文化交流的累累硕果以及这段传奇之旅对当代世界的深远影响。

  展览深入探寻“家”的起源和内涵,围绕“阖以·家庭”“何以·家教”“和以·家风”“合以·家园”四个板块展开,从家庭、家教、家风、家园等多个层面展开,全面拓展“家”的维度,以图文叙事和互动体验的形式建立个人与家庭、社会、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关系,引发观众对“何以为家”主题的思考和探索。

  本次参展的近百幅作品,既有中国传统绘画,又有油画;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细腻笔触与无穷魅力,又展现了油画独特的色彩和光影效果,对比之下,更有风味。

  王珂擅长从周遭的真实生活中汲取灵感,他的作品浸透着艺术家本人朴素的情感追求:力图在画面中构建起观者与艺术家之间超越表面的深层次对话,体现一种“熟悉的陌生人”之感。

  此次展览以中堂、条屏等为主要形式,根据展览主题,兼顾师承流变,搭配组合跨时代、超时空作品组,或以古入今、或观今溯古,在书画互释间营造厅堂和园林的氛围,雅趣悠远,逸兴盎然。

  “香凝如故”是2018年民革中央同中国美协共同发起,随后联合中国美术馆一起创立的双年美术展览品牌,创建初衷是为了缅怀民革主要创始人、新中国美术事业奠基者之一何香凝先生,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四届。

  在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之际,我们最终选择了中国美术馆馆藏中能反映传统绘画主脉、体现道统传承的作品。

  本次展览共展出380余件珍贵的琥珀标本及工艺品,其中不乏包裹有树蛙、蜥蜴、胡氏多齿夸父蛉、飞蛾群等生物的顶级琥珀。

  此次展览分为“远古广西”“恐龙发现”“恐龙种类”“恐龙之乡”及“恐龙文化”五大部分,通过七十余件珍贵展品、生动的视频以及详细的展板介绍,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广西恐龙的演化历程与科学价值。

  此次展览汇聚了福州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类,以斑斓绚丽的漆艺、温润雅致的寿山石雕、巧夺天工的木雕与细腻入微的软木画,对福州传统工艺做全面展现。

  此次展览共汇集了全国多地区、多民族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绣种,如苏绣、蜀绣、湘绣、粤绣、京绣、苗绣等优秀成果,以作品结合工具、材料、互动体验等方式,生动、全面地呈现出中国刺绣的发展脉络和当代面貌。

  新疆地区与中原的交往交流交融,早在史前时代就慢慢的开始。彩陶、玉石、丝绸等中华文明象征物,把中原和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紧紧连在一起。

  本次展览各主办单位凝心聚力,精心遴选出200余件与梅兰芳的艺术生涯紧密关联的展品,包括手稿、书画、古籍、戏衣、戏单、乐器、唱片等,其中近120件为首次面向公众亮相,旨在全方位展示梅兰芳艺术生涯的光辉历程。

  共展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100余项,600多件(套)展品,涵盖非遗的十大门类。

  重磅集结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良渚博物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殷墟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全国30余家文博机构;沉浸式展出400余件文物展品。

  本次展览庞薰琹、雷圭元、郑可、吴冠中、常沙娜等五位老先生在内的中国早期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先锋人物,这五位艺术家,都曾经与法国发生过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大先生。

  展览共分“人与神:信仰与仪式”“人与人:权力与情感”“人与万物:有灵的世界”“美的形式:现代艺术的挪用”四个单元,共展出200件(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多彩的非洲艺术。

  本展呈现了以神面四器为代表的羊子山噩侯墓全部青铜器,还囊括了若干叶家山曾侯墓出土的青铜器,精品和凡品共现,以期观众更好理解西周早期青铜艺术和技术。

  以“现代艺术之路”为题,经过精心遴选和全新阐释,百余幅作品集中展出,相信观众可从中一窥二者艺术风格、创作理念和审美趣味的异同。

  由齐白石联想到时逢百年诞辰的黄永玉,这两位湖南同乡,年龄相差整整一个甲子,虽其所处时代、人生阅历、思想境界、绘画风格等方面迥然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令人尊敬、广受欢迎的著名画家,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曾创作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动物题材的艺术作品。而“萌生”这个展览恰好要从“动物”话题展开,于是就有了齐白石与黄永玉的“同框”。

  通过大量珍贵书画、文献、碑拓、刻铜、笺纸等实物,比较全面地呈现姚华在诗词、书法、绘画、考据、篆刻、写铜画笺等领域的杰出才能与贡献,以期使观众了解一位才艺出众、立体饱满的茫父先生。

  联合国内8家图书馆、博物馆,粹选传世善本与出土文献,包括甲骨、简牍、石刻、善本等多种类型,植根中华文脉,聚焦典籍深刻内涵。

  此次展览通过历史档案、动植物标本、植树造林工具、老照片、影像资料、科技展项等200余件(套)展品,以时代历程为叙事脉络,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园林绿化重大历史事件和成果。

  此次展览通过老照片、历史档案、老票证、视频资料等200余件展品资料,展示老北京城市风貌和公园开放演进历程,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体现我国不断民主、开放,日益走向富强的发展历程。

  此次展览汇集中国美术馆和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重要藏品六十余件,是近年来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颜文樑作品展,集中展出其最具代表性的水彩画和油画创作,以及两件历经百年的色粉画作品。

  本次特展共分为“太平有象”、“心有灵犀”、“虎虎生威”三个部分,汇集近百件象、犀、虎等动物造型的珍贵文物,以文物溯文明,同时唤醒公众对幸存的野生动物的关注。

  展出作品涵盖绘画、设计、工艺美术、影像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全方位展示了残疾学生们的艺术成果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本次展览由“从桃花坞到上海”引入,分为“仙凡同庆”“万物有灵”“民乐戏丰”“觅韵问俗”四个篇章,共计展出100余幅年画作品。

  展览以奔赴新生、凯歌行进、东方风来、时代新篇4个篇章,通过丰富的史料、珍贵的实物、生动的展示,勾勒出75年来不相同的领域侨界群体的生动形象。

  在历史的长河中,陶器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曙光,更是文化传承与交流的使者。它们静默地躺在时光的尘埃之下,却以独特的语言——陶文,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与智慧。

  这次画展汇集了众多中国画家的精品力作,无论是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类题材,都充满了艺术性和时代感。

  本次展出的藏文古籍文献主要以清代木刻版为主,其中有代表性的文献有《纳塘五百佛像集》《智慧之源》《八十四成就者》《明海》《三壁体心经》《丹书克光绪皇帝万寿颂词》等。

  部分博物馆仍需要提前实名制预约,请博友们看好出行日期。参观时保持安全距离,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安排。



关注官方微信


沪ICP备090566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