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试验6”科考船从广州新洲码头基地起航,赴东印度洋海域履行国家天然科学基金2023年东印度洋归纳科学调查同享航次。
本次航次由我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讨所安排施行,研讨员王卫强担任首席科学家。搭载我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讨所、我国科学院海洋所、天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讨所、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13家单位科研团队的28项科研项目,方案海上作业80天,估计航程逾12000海里。
据介绍,整个航次方案展开东印度洋海域相关科学研讨,将处理“热带东印度洋的动力进程、物质循环与生物地舆之间的耦合联络”这一严重根底科学问题,完成严重科学问题区的多学科深度穿插与交融研讨,深化探求热带东印度洋海岭区南北半球不同海洋动力进程、物质输运及其区域气候效应,提高我国海洋管理水平,支撑海丝路重要交易通道沿线的海洋防灾减灾及可持续发展。
首席科学家王卫强介绍,本航次是根据多学科联合观测,拟取得很多根底数据,研讨成果将提醒东印度洋动力进程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体系和堆积进程的机制,说明养分的东西来历。一起理清研讨区域生物多样性地舆格式,阐释ECO的开放性与封闭性,提醒生物群落对物理进程的响应和指示效果以及知道古气候均匀状况随时刻的改变。本航次将在要点观测区布放观测体系,针对该地势进行部分地势演化中的流系观测及其与海底堆积和地质之间的相关,做进一步体系和深化观测。
南海海洋所副所长、项目负责人林强表明,“本年是一带一路建议十周年,南海海洋所环绕海丝路海洋灾祸与保证的国家需求活跃布局,接连多年在东印度洋进行调查,支撑建设了我国科学院我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我国斯里兰卡热带海洋环境一带一路联合试验室,期望可以经过科考航次,加大与海丝路四周的国家的科研协作沟通,进一步完成科教联合,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议”。(总台记者 朱子荣)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