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直播网免费观看
360直播网免费观看
中国造船业逆袭全球航运巨头纷纷涌入掘金
时间: 2025-03-02 | 发布人:360直播网免费观看

  

中国造船业逆袭全球航运巨头纷纷涌入掘金

  在当今全球航运领域,一场潜移默化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慢慢的变多的国际航运巨头将目光锁定在中国,纷纷涌入这个造船大国,开启了一场集体“薅羊毛”的模式。卡塔尔土豪豪掷200亿元人民币,订购了18艘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地中海航运也同步签下22艘甲醇燃料集装箱船。这一切让日韩等船舶制造强国只能目瞪口呆,直跺脚,而美国媒体则发出不满的“酸溜溜”的声音。此外,中国造船业迅猛发展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呢?

  中国的造船行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和创新,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和实力。近年来,全球航运行业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标准。国际海事组织(IMO)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限制规则,力求减少航运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最具标志性的是2020年实施的“限硫令”,将船用燃料中硫的含量限制从3.5%降低至0.5%。

  为迎合马上就要来临的环保浪潮,中国船厂提前布局,致力于绿色船舶的研发。以江南造船厂为例,他们为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建造的15000箱甲醇动力集装箱船,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的成功案例。这种采用甲醇作为燃料的船舶,其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的排放量大幅度减少,大幅度的降低了硫氧化物的排放,完全契合了未来的发展要求,达飞海运对此表示高度满意,并计划追加订单。

  另一方面,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的建造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长期以来,LNG船的建造技术一直由韩国的三大船企垄断,其核心技术是薄膜型货舱,这种设计能够安全储存低温下的液化天然气。为了打破这种垄断,中国船厂投入了巨额资源进行研发,经过三年的努力,成功掌握了薄膜型货舱技术。2022年,卡塔尔能源公司启动了“百船计划”第二期招标,中国沪东中华造船厂顺利从韩国船企手中抢下18艘LNG船的订单,总价值高达200亿元人民币。2023年8月,中远海运重工更是创造了“一天签4单”的骄人纪录,如今新增的LNG船中有超过一半都来自中国,势头可谓“杀疯了”。在农业大国、科技强国的角色交替中,中国正逐渐高歌猛进。

  除了技术的追赶与突破,中国船厂在价格与交付速度上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以24000标准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船为例,韩国船厂的报价为1.65亿美元,而中国船厂的报价足足低了几千万美元,这一巨大的价差对于船东来说无疑是巨大诱惑。更低的价格意味着他们能够雇佣更多的船员,或将省下的资金用于购置其他轮船。同时,中国船厂还提供全方位的售后服务,逐步降低了船东的经营成本和风险。

  在交付速度方面,中国船厂同样显得卓越不群。外高桥造船厂承接的6艘7万吨级双燃料散货船,从开始建造到交付使用仅用14个月,这一速度比日韩的船厂快了3个月以上。对航运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快速的交付能够使船东更早地投入运营,抓住市场机会,从而赚取更高的利润。

  中国船厂并不仅仅满足于建造船舶,还在继续扩展服务范围,打造产业链模式。地中海航运公司订购的22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便是一个典型案例。在这一笔交易中,中国船厂不仅仅负责建造船舶,还包括融资、保险、船员培训等多方面服务。这种全产业链模式有效改变了以往传统造船业的运作方式,传统的港口也开始向这种综合性服务转型。面对中国船厂的竞争,现代重工的社长已经坦言,中国船厂正在进行一场“生态链战争”。

  尽管中国造船业正在如日中天,但全球航运市场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变局。例如,苏伊士运河的堵塞、巴拿马运河水位的降低等事件暴露了航运通道的脆弱性。这迫使船舶制造商在设计上提出了更多要求。中国船厂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开始打造适应任何复杂环境的“全能船型”。广船国际为适应北极航线的运营环境,为俄罗斯船东建造的一艘17.4万立方米的LNG运输船,便具备强大的破冰能力与出色的保温性能,每次航行可节省约400吨燃料,明显降低了经营成本。这种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的策略,让中国船厂获得了显著的竞争优势,相对而言,日韩的船企却显得僵化。

  在这场全球竞争中,不同国家也采取了各自的应对策略。美国政府提出了“美国造船厂振兴计划”,计划投资200亿美元以重振美国商船制造业,但这一计划的进展却显得缓慢;日本则希望能够通过技术合作争取订单,不过研发的氢燃料发动机效率依然不能够比拟中国的氨燃料系统;而韩国造船业则面临诸多压力,现代重工甚至关闭部分干船坞,三星重工也在经历裁员危机。这场竞争,早已超越了简单技术或成本的较量,已经上升到国家工业体系的竞争高度。

  中国船厂从“世界船坞”崛起至今,取得的成就无疑令人瞩目。曾几何时,中国只能够仰望日韩的技术,如今却在绿色船舶、智能船舶等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高效的生产能力、合理的价格和完善的服务,使中国船厂在全球船东心中赢得了青睐,同时也给日韩、美等传统船舶制造强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毫无疑问,这场造船大战远未结束,欧洲船厂虎视眈眈,日韩船企也不会轻易退场。未来,中国能否持续保持一马当先的优势并继续在全世界内称霸造船业,可以让我们持续关注与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关注官方微信


沪ICP备090566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