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在江苏张家港码头,由长沙国控集团下属湖南湘船重工有限公司(简称“湘船重工”)建造的超级游艇“RORAIMA”号结束试航,前往台州入海口迎接最后一关海试的检验后,将驶向希腊爱琴海亮相2025年世界游艇展。该游艇是湖南首艘出口欧洲的超级游艇。
2022年,希腊爱可伦集团公司在中国各大船厂展开多轮考察。在见识到湘船重工公司的薄板焊接技术后,向其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
这艘历经近3年精心打磨的豪华游艇,不仅开创了湖南高端船舶出口的先河,更明确了湘船重工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技术与创新为驱动力,在国内外中小型船舶领域,成长为一家专注于制造高性能、高的附加价值船舶的企业。
该游艇于2022年11月11日开工建造,采用全钢质全电焊结构。船长55米,型宽10.5米,总重量达1081吨,航速为13.5节,续航力2800海里,额定船员13人、旅客22人,造价近1亿元,是国内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全钢制超级游艇。它符合意大利超级豪华游艇标准,满足意大利船级社(RINA)规范,抗风等级可达10级,具备无限航区全球航行能力,可在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等海域航行。
湘船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邱军介绍:“船体由钢板制造,采用模块化制造方式,焊接水平直接影响船体的外观和安全性。师傅们焊接后的各模块拼接状态,用‘严丝合缝’来形容毫不为过。”“RORAIMA”游艇代表了国内一流的建造水平。在制造材料方面,湘船重工运用了“纯钢材质制造”。业主方验收时,戴着丝织手套在船体上擦拭,手套没再次出现挂丝、勾线的情况,船体表面如皮肤般光泽、细腻。
在游艇设备配置上,该船配备双机双桨,动力系统按照无人机舱要求设计,可满足24小时无人值班需求。此外,驾驶室采用驾控一体化设计,确保游艇拥有卓越的操控性能,同时具备更高的舒适性和更好的静音效果。
作为湖南省最大的重点船舶生产基地,湘船重工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1945年成立的长沙船舶厂。多年来,该企业凭借精湛技艺和卓越品质,为湖南乃至全国造船业作出巨大贡献。其制造的趸船、油轮、运输船等遍布沿海及长江各大港口。
20世纪90年代,陆运发展势头正旺,内河运输衰落急剧。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湘船重工决定将市场定位转向高技术上的含金量、高的附加价值的高速客船和高端公务船,其建造的中国“海事01”综合应急指挥船是长江干线最先进的海巡艇,填补了长江流域无大型指挥公务船的空白;其建造的“碧海9”系列高速客船和280客位豪华客船,分别被媒体称之为“海上法拉利”和“水面太空船”。
时间见证了这条“航路”的开辟是正确的,当前湘船重工累计设计建造各类船舶1000余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40余项,成为湖南省最大的重点船舶生产基地。
如今,在全国高速客船细分市场中,湘船重工的消波瘦长型客船占据60%的份额,尤其在舟山群岛一带占比稳居前列。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湘船重工建造的南海岛际交通艇“晋卿”号交付三沙市使用,更是开创了湖南首次建造南海海域船舶的历史。
在持续深耕高性能、高的附加价值的中小型船舶领域,“RORAIMA”号的成功案例,让湘船重工闯出了内陆造船新航道。2024年4月爱可伦公司加深了与湘船重工的合作,新增了建造30米级全回转拖轮的订单。同年6月,湘船重工成功签订第一笔海外订单——新加坡55.8米成品油船,该船目前进行到了合拢阶段,将于7月底交付。
据悉,湘船重工未来将继续加大对海外市场的研发和投入,提升产品设计和建造能力,通过参加国际游艇展会、与国际知名游艇品牌合作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逐步在国际高端游艇市场站稳脚跟,满足高端客户对游艇品质、性能和个性化的需求。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逐步的提升,绿色智能船舶已成为未来船舶工业发展的主要流行趋势。如果说出口是打开海外市场,那么绿色化转型则是进一步拓展海内外高端船舶市场的实践。
“对于我们船企而言,在新的转型方向上,谁的技术迭代能更快地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谁就占领了行业增量市场的先机。”湘船重工总经理朱红初说。
据悉,湘船重工正在加大研发资源的投入,推动生产制造智能化,致力于开辟绿色化船、新能源船舶等新市场,并将绿色智能船舶技术推向海外市场,为全球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湘船智慧”。目前已打造如19米交通艇、28米环保船、30米级测量船、35.5米护缆船等多艘新能源船舶,其中30米级测量船的成功交付将为推进国家“电化长江”战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此外,湘船重工还将加大人才队伍培养的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开展船舶配套研发技术和人才教育培训,同时,加强与国际知名船舶设计公司、供应商与船级社的合作,打造一支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提升“长沙造船”的竞争力。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