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跟着两声长长的汽笛声,一艘装满集装箱的大船慢慢靠上了码头。大船停稳,接近海侧的主动化桥吊轻盈地抓起船上的集装箱,稳稳放到滑过来的主动扶引车(AGV)上,“背上”集装箱的AGV匀速驶向堆场……这是山东港口青岛港主动化码头的一幕。
走近码头昂首望,大船更显巨大。“这是从日本神户港过来的士明轮,长330米,能装11700个标准箱。”正在码头巡检的青岛港主动化码头工程技术部副经理王延春说,“最大的集装箱船可装24000个标准箱,也常在咱们这儿停靠。”
登上接近码头的交流中心三楼观景渠道,整个装卸动态尽收眼底。散布在堆场的主动化高速轨迹吊,沿着轨迹前后移动,时不时吊起集装箱放到AGV上,几十台AGV有序依照各自的轨迹络绎于堆场与海侧的桥吊之间,海侧桥吊则吊着集装箱船上船下来回倒腾……“高速轨迹吊、AGV、主动化桥吊,这三大主动化码头的首要设备支撑起码头装卸作业。”青岛港主动化码头固机工程师周林说。
这是一个天然禀赋优秀的港口区域。作为全国际规划体量最大的海洋港口群,山东港口上一年完成吞吐量超越17亿吨,居全球第一位;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000多万标准箱,居全球第二位。
青岛港主动化码头总长2088米,有6个泊位,94台高速轨迹吊,18台主动化桥吊,85台AGV。“咱们多次打破国际纪录,现在仍保持着桥吊均匀单机作业功率每小时60.2天然箱的国际最高纪录。”周林骄傲地说。
这么多设备怎么保持主动工作?在青岛港主动化码头操作中心,青岛港主动化码头流程的优化副经理韩哲说:“电脑装载的是自主研制的全主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体系A-TOS,工作人员只需轻点电脑鼠标,根据体系指令,码头就能自行工作。”
“阿联酋预配中心,你们靠泊青岛港的‘阿联酋上海’轮,要点仓42贝作业量太大,船只装卸会超出7个小时,主张调整到22贝50箱量,请承认是否赞同。”船只方案员王目溪正忙着打电话与公司交流。要点仓即作业量比较多的仓位,“贝”类似于集装箱的座位号,船公司有些“座位”组织的装卸量太大,形成装船时刻延伸,或许会引起下一站延误船期。“调整要点仓就能大大的提高功率,防止这一状况呈现。”王目溪说。
“国际级功率便是这么一点点抠出来的。”韩哲笑道:“堆场对功率来说也至关重要,咱们立异了精细化的堆码战略,最大极限减少了倒箱作业,才干屡破国际纪录。”
“停靠国际级的大船,不只要有国际级码头,还得有国际一流的管理上的水准与工作功率,智能化是咱们完成方针的途径。”正在青岛港主动化码头调研的山东港口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奉利接过线万吨级的矿石船……国际上有多大的船,山东港口就有多大的码头!这背面不只是能停靠大船的码头,各货种码头的智能化体系也供给了高效支撑”。
“绿色化也是咱们重要的开展方针,氢能、风电和光伏都已大范围应用到港口运转中,今年年底风电和光伏发电将到达2亿千瓦时。经过继续优化用能结构,2025年清洁用能将超越65%。”李奉利说。
关注官方微信